1979年初,抱病在身的粟裕大将就未来战争爆发的可能性,以《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几个问题的探讨》为题目,向军事学院做出了重要报告。
此时的粟裕,虽然已经年过七旬,但他对国防事业的牵挂,却一直放在心上。而他的这一报告,在当时特殊的局势下,对解放军未来的发展,起到了重要意义,其中粟裕同志说道:
“我认为,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,已经促使军队武器装备出现一个阶段性的变化。这种变化,向我军的一些传统战法提出了挑战,它迫切要求我军发展新的战略战术,我们必须承认这个客观事实。”
从粟裕大将的发言我们不难看出,他以迫切的态度,希望军队应该科学化、现代化,以适应高科技战争。或许从现在的角度来看,粟裕大将的发言并没有什么出色的地方,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,将高科技运用到战争中已经是常态了。
但大家不知道的是,因为七十年代政治环境的特殊,解放军内部还是有不少问题的。例如在当时的解放军里面,主流思想最大的一个矛盾,便是在作战之中,人和武器到底哪个才是第一位。而占据上风的,则是很多人坚持的人才是第一要素,所以粟裕大将的发言,对我军具有开拓性的意义,毫不夸张的说,即使到现在,也一点没有过时。
文章的主题还是回到粟裕大将身上,自1958年粟裕卸任总参谋长后,他便离开了军队。但在几十年里,粟裕对军队的牵挂一直放在心上,毕竟这支人民队伍,他是缔造者之一,他见证了这支队伍的成长,见证了这支的队伍的辉煌。
所以粟裕本人在离开军队后,其实一直想回到军队工作,为军队服务,但在这期间,组织交给他的任务,却是军事科学院副院长,让他配合院长叶剑英元帅工作。
而军事科学院毕竟是科研单位,这对从战斗中成长起来,想到军队一线工作的粟裕来说,自然有诸多委屈。不过在1975年,粟裕大将获得了一个新的身份,这便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解放军代表团团长,说起这个职务,大家可能不甚了解。
其实这个职务是非常重要的,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中的解放军代表,而在之前,担任此职务的,则一直是德高望重的朱德元帅。所以粟裕大将此时出任这个职务,不但是国家对粟裕的肯定,更是解放军对粟裕的肯定。
而粟裕在全国人大中代表全体解放军,其实在当时的环境下,也宣告了一个事情,这便是在1958年,在“反教条”主义中作了检讨的粟裕大将,又重新回到了军队系统,算是为他的复出作了铺垫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粟裕出任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长后,他又成为了军委常委,配合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叶剑英元帅工作。而在1976年前后,周总理和毛主席相继去世,此时粟裕协助叶剑英在军队作了大量工作,尤其是在稳定华东局势上,他发挥了巨大作用。
所以主持军委工作的叶剑英,对于粟裕是非常欣赏,据由中央军委审定出版的《粟裕传》作者朱楹回忆:“在1976年后,叶剑英元帅因为对粟裕的才能很看好,打算让他充分发挥,便提议他为军委副主席人选。”而朱楹同志曾给粟裕担任过多年秘书,并且亲身经历过这一时期,所以他的回忆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。
其实叶剑英元帅的这个考虑,在那个阶段是非常成熟的,粟裕同志无论资历,还是能力,在当时的局势下,出任军委副主席都是最合适的人选。因为除粟裕之外,当时军队里面也只剩下四位老帅了,这便是叶剑英、刘伯承、徐向前,以及聂荣臻。
所以粟裕出任军委副主席,对于稳定军队有巨大作用,毕竟老帅们都已经年迈,粟裕相比他们还是很年轻的。不过就在粟裕出任军委副主席被提上日程的时候,事情却有了变故,到粟裕知道自己的人事任命时,他却成为了人大副委员长。那么粟裕未能成为军委副主席,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?
要彻底说清楚这件事情,还得从叶剑英元帅和粟裕的交往说起。其实粟裕和叶剑英熟悉,成为亲密的战友,是在1958年后,那时候粟裕来到军事科学院工作,和叶剑英一起工作,他们二人结下了亲密的友谊。
除此之外,在1958年粟裕做检讨的时候,当时批评他的将帅不少,但叶剑英元帅是为粟裕说了话的,叶剑英在军委会议上这样说道:“粟裕怎么会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,我看最多是有些骄傲罢了。”
所以粟裕对叶帅非常感激,后来他们二人在军事科学院工作期间,也是非常友好,不时互相去拜访,众所周知的就有这么一件事情。当时粟裕去叶帅家中拜访,到他要走的时候,叶帅亲自出门准备送他,这时粟裕连忙拦住叶帅,让他不要送自己,但叶帅却说道:“百战之老将,岂能不送!”
此时粟裕听到叶帅这样说,他便笑着回答道:“沧海一粟,不足挂齿。”这虽然是一件小事,但却让叶帅对粟裕有了更深的了解,虽然他是元帅,身份比粟裕高,但叶帅却始终对粟裕是佩服的。
正是由于这种佩服和了解,才让叶剑英在后来,有了提名粟裕出任军委副主席的想法。当然叶帅的提议,在军队里面,肯定要获得其他几位老帅的支持,这样粟裕才能成功出任。不过叶剑英的提议,最终还是没能获得几位老帅的一致同意,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,这又是怎么一回事情呢?
其实几位老帅里面有人不同意,也是有原因的,这便牵扯到了1958年军队中的“反教条主义”一事。大家都知道在这场风波中,身为总参谋长的粟裕,受到了错误的批评,包括刘伯承元帅,也在这场风波中受到了批评。
而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,因为当年参与的不少当事人都建在,所以为那些曾经受委屈的同志“摘帽”的过程就很复杂。虽然大家一致默认曾经在军队中发动的那场“反教条主义”是错误的,可是党内并没有正式进行定性,所以粟裕出任军委副主席,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意思,也正是出于这种考量,粟裕才被改任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。
但在1980年,事情却有了变化,时任总长的杨得志和副总长张震将军,就1958年一事,专门跑去询问邓小平同志,向他请教了“反教条主义”这一遗留历史问题,在邓小平听说后,他立马说道:
“反教条主义是错误的,当年我是反教条主义领导小组组长,那是毛主席指定的,我不好推辞,但是在反教条主义过程中,我保护了刘帅,我曾对毛主席说,你不是说二野能打仗吗?没有司令员,哪有我这个政治委员,打仗主要靠司令员。”
而邓小平同志的这番话,也给了负责主持军委工作的几位将军底气,让他们如释重负,开始逐渐为反教条主义风波中受到错误对待的将帅恢复名誉。但是历史总有遗憾,在1984年,粟裕大将因病去世,享年七十七岁,他没能等来彻底为自己恢复名誉的那天。
直到1994年,此时粟裕大将已经去世十年了,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、张震二位上将,他们共同署名发表了纪念粟裕的文章。而在这篇文章,二位军委副主席明确指出:“1958年,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,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,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。”
实际上这里所说的“长期受到不公正对待”,指的便是粟裕同志一直在军队中没有受到重用,未能出任军委副主席,这成为了历史的遗憾,也成为了一代名将粟裕的遗憾。
但对于这些事情,晚年粟裕看的还是很开的,包括他曾经写回忆录的时候,也是居功不自傲,着重讲述了自己三年南方游击战争的事情,对于解放战争,尤其淮海战役更是只字未提。
而后来粟裕回忆录中之所以被加入淮海战役的事情,那还是他的夫人楚青同志,在粟裕去世后,根据他的遗稿,重新整理才加入的。当然粟裕大将之所以这样做,其实也是有原因的,他不想去争功劳,不想去给自己争地位,正如他晚年所说的这样:
“六十年代编写华东战史,因1958年对我进行批判,有的人便因人及事,对我所指挥的战役横加指责,做了许多不符合事实的评论和记载。我这个当年华东战场的战役指挥者,却一直没有机会见到这些材料,更没有机会谈自己的看法。”
由此可见,在战场上指挥过几十万大军的粟裕,尽管他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,但其在政治上面,却是不得志的。其实这也很正常,毕竟粟裕大将为人坦率,敢做敢言,得罪了不少人。
而他对于自己的问题,晚年粟裕也有了更深层的认识,他以不要名,不要利的古君子之风,对待自己所面临的一系列事情,抛开粟裕为新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不说,就这种精神,也值得我们佩服。
最后,借用粟裕大将的一句话,作为文章的结尾:“一切成功和失败,经验和教训,是参与革命斗争的所有人们,特别是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”。事实也正是如此,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,伟大的军事家,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粟裕大将,永垂不朽!
叶剑英大将叶帅粟裕军队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